您的位置 首页 > 教育

三从四德是谁提出的 三从四德是谁提出来的?

三从四德是谁提出的

三从四德是谁提出的 三从四德是谁提出来的?

谁提出了三从四德?

三从四德是谁提出来的?

班昭提出了三从四德。

东汉著名才女班昭,堪称作家、历史学家。是班固的妹妹,班固写《汉书》未竟而死,是班昭来继续写的。

留下的作品相对较少,著名的有《东征赋》和《女诫》。三从四德的生活方式就是她开始说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她刚刚开始将三从与四德结合起来,三从、四德的说法已经存在。

其中三从指:未嫁从父,嫁从夫,丈夫死从子。

也就是说,女人个女人没有结婚时,她应该听从父亲的教导。结婚后,她应该对丈夫有礼貌。如果她的丈夫死了,她应该履行她的职责,养育和帮助她的儿子。

四德是指: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也就是说,女人要遵守女人的道德,言辞得体不轻浮,举止端庄不随意。在女主里,我们应该互相教育,勤俭持家。

从大的角度来看,这三从四德似乎没有什么不好,都是相当积极的。但是,它下面有很多规章制度,有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约束,有的是迫害。

随着封建伦理教育的发展和理学的兴起,妇女的三从四德变得更加严格。比如朱熹的饿死小事,失节大事,已经把女性框架的死了。

扩展资料:

渊源:

三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和汉代儒家经典中·丧服·《子夏传》在讨论已婚妇女为丈夫,为父亲服丧期(为丈夫三年,为父亲一年)时,说女人有‘三从’之义,没有‘特殊用途’之道,所以没有嫁给父亲,既嫁给丈夫又嫁给丈夫。

四德一词见于《周礼》·天官·内宰,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,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和妇职,其中九嫔妃和掌妇学法职位较高,教导九御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

原本是宫廷妇女教育范畴,后来与三从相称,成为妇女道德、行为、能力和修养的标准,即三从四德。

所谓三从,是指:不嫁给父亲,嫁给丈夫,丈夫死于儿子。这意味着女孩在结婚前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,不要随意反驳长辈的指导,因为长辈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根本的指导意义。

结婚后,我们应该对丈夫有礼貌,和丈夫一起做家务,孝敬长辈,教育年轻人;如果你的丈夫不幸先走了,你应该坚持自己的职责,找到抚养孩子长大的方法,尊重孩子的生活理念。这里的服从不是表面上的服从、服从,而是辅助、辅助的意思·丧服·子夏传》)

所谓四德,是指:德、言、容、工,也就是说做一个女人,第一要务就是品德,能够立本;然后说,要有知识修养,用恰当的语言,得体的语言;其次是容,也就是长相,指出要端庄有礼,不要轻浮随意。

最后是工作,也就是治家之道,包括生活的细节,比如相夫教子、尊老爱幼、勤俭节约。(《周礼》·天官·九嫔》)

相关文章